
圖為館藏生物標本
青海湖生態博物館按照“誕生-成長-現在-未來”的邏輯進行布置,在調研過程中成員深刻的感受到了青海湖神奇發展歷程并從自然環境、歷史淵源、文化沉淀三個方面學習了海北地區的地理、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在研學過程中成員了解到,隨著時間的發展,由于人類的酷漁濫捕,作為“鎮湖之寶”的湟魚已經從盛極一時到了衰敗的境地。湟魚數量越來越少,一度瀕臨滅絕,致使鳥類食物銳減,生存受到威脅,青海湖鳥島上的鳥類數量不斷減少,青海湖魚鳥共生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整個青海湖生物鏈也將因此遭到破壞,陷入了嚴重的生態困境。目前,為維系青海湖生態鏈安全,當地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如退耕還牧和退耕還草,青海湖周邊地區的已開墾耕地,除了部分用于景觀的油菜地外,全部退耕,恢復為草原.改善青海湖小氣候和周邊環境,保護水質、涵養水源。人工育魚和放流,每年進行魚卵人工孵化、人工育苗和放流,保護類資源。保護青海湖生態環境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實踐團成員會積極宣傳并呼吁保護青海湖生態環境,為家鄉生態保護做出貢獻。

圖為隊員研學討論圖片
通過此次研學活動,實踐團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緊迫性,青海湖的湟魚會“黃”,鳥島會“荒”,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青海湖將在青藏高原上被“徹底蒸發”,變成又一個“羅布泊”,拯救“母親湖”的行動迫在眉睫。青海湖的生態美景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只有取得全社會共識,才能夠實現生態美景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目標。所以行動起來,共同保護青海湖的美麗生態環境,走向可持續性的發展之路。文字來源|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