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3日下午17時許,同心共昌創新實踐團到達紹興市新昌縣。
紹興市新昌縣是浙江首批縮小收入差距的試點縣。它用11年時間實現從全省次貧縣到全國百強縣跨越的同時,用10年時間實現了從省級環境保護重點監管區到國家級生態縣的跨越;作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礎和必然路徑,更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關鍵所在。“十三五”期間,新昌堅持資源不足科技補、區位不足服務補、動能不足改革補,走出了一條科技強、產業好、生態優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不僅打造出縣域創新的全國“金名片”,而且先行探索了科技創新支撐共同富裕的路徑。由此,該縣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正是此次創新實踐團調研考察的重點,共同解碼新昌縣共同富裕之路背后的科技創新路徑。
【紅色記憶話初心,砥礪前行擔使命】
2022年7月24日,同心共昌創新實踐團首先來到梁柏臺紅色教育基地。簡樸的兩層矮樓房,白墻黑瓦,低調淡雅,真實展示梁柏臺先生的生活環境。在事跡陳列館,通過一幅幅圖文與一封封書信復印件,成員們深刻地體會到梁柏臺先生艱苦卓絕的革命精神,成員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在梁柏臺紀念碑前虔誠地獻上鮮花并鞠躬以此緬懷革命先輩。習近平總書記曾對青年說,“廣大青年應當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實踐隊隊員在用自己的力量學習、傳承著當地的紅色文化,作為紅色炬火的接力者,繼續傳承革命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烈士精神,萬事流傳。通過參觀紅色紀念館,成員們的心靈都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也更清晰的了解和懂得以梁柏臺為代表的偉大先烈們的那一顆顆愛國之心。
【科技創新你我他,智能共建齊出發】
2022年7月25日上午,同心共昌創新實踐團來到新昌智能裝備小鎮。在會展廳,楊主任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新昌目前的主要工業重心以及5G網絡在各企業中的實際應用,小隊感受到了新昌由傳統的工業模式向“互聯網+”模式的重大轉變,領略了新昌工業的艱辛發展歷程和重大發展成就,深刻意識到創新發展助推產業轉型的重要性。2022年7月25日下午,同心共昌創新實踐團來到新昌縣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座談會上,周女士主要從新昌縣基本情況和科技創新工作情況兩方面進行介紹。她特別指出,新昌縣十分重視人才培養機制,實施“天姥精英”、“飛地”聚才等計劃,全面提升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質量與效能,形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助力企業實現柔性引才,最終助力新昌高品質共同富裕建設。在隨后的交流環節中,同學們踴躍提問,在周女士的耐心解答后,同學們紛紛表示經過此次的講解,對新昌縣的發展理解更深了一層,此行受益匪淺。
【創新共發展,同心破萬雄】
2022年7月26日,同心共昌創新實踐團來到浙江三花工業園區。在梁吉挺先生的帶領下,小隊成員們近距離體驗了冰箱用二位三通電磁閥和空調用四通換向閥等產品,進一步感受到三花企業所孕育的產品帶來的科技感。在隨后的座談會上,陳莎莎女士借助視頻與PPT等形式詳細介紹了企業創辦情況和人才培養模式。在梁先生和陳女士二人的詳細講解下,小隊成員對三花集團的整體企業發展情況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同學們表示三花集團是科研設備先進、人員精良、管理過硬的大型上市企業,在這次企業參觀過程中,極大的培養了自己對提升自身素質鑄就日后職業技術水平的思想觀念。
【匯卓識遠志,努力獲成功】
2022年7月27日,同心共昌創新實踐團來到紹興康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中小企業代表,康健致力于軟磁不銹鋼材料方面的開發,主要客戶為上市公司及閥類專業生產廠家。在會議室上,黃海月主任帶領我們近距離觀察了公司制造出的一些零部件樣品,在被問及康健公司為何能夠在企業如云的市場立足問題時,黃主任用“創新”二字予以回答。或許與上市公司相比,中小企業在許多領域并不具備優勢,但是“創新”為公司提供了強有力的立足點,加之良好的團隊精神,公司有效整合內外資源、和諧暢通、內外同心,打造出一支優秀的隊伍。
【疾風知勁草,堅韌鑄輝煌】
2022年7月28日,同心共昌創新實踐團來到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在唐奇萌女女士的介紹下,隊員們了解了新和成獨有的“老師文化”。董事長胡柏藩為化學老師出身,十分注重尊師重教,因此在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廣大干部員工以“老師”的德行修己育人,以“老師”的稱呼表達對賢者和能者的敬意,始終堅持“賢者為師、能者為師,謙虛做人,精心育人”的理念。同學們聽后紛紛感嘆,也正是這份執著、專注、言傳身教的“老師文化”,深深烙印在新和成的生命里,成為引領公司從校辦企業走向國際知名企業的源頭活水。正因如此,新和成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每年給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捐贈近千萬,為國家培養更多棟梁之才,不僅如此,新和成還會定期對一些落后、貧困的山村進行對口幫扶,以行動來支持國家的共同富裕戰略。在7天的實踐時間里,我們以新昌縣企業為立足點,調研了以材料與自動化領域為主營業務的各大高新企業。同時此次社會實踐以校企合作為契機,搭建學校與企業人才互通平臺,為以后企業和學校的交流合作、優勢互補打下夯實基礎,成為推動學校高質量就業和校企合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中國計量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同心共昌創新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