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緊跟全球減少塑料污染的步伐,積極響應國際號召。2023年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5 年初步構建“以竹代塑”產業體系的目標。與此同時,中國攜手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全球行動計劃(2023—2030),彰顯了中國在推動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堅定決心與大國擔當。
四川,作為我國的竹資源大省,竹林面積超1800萬畝,年竹材可采伐量高達1500萬噸,竹產業總產值已突破1100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竹資源的高效利用、竹制品的精深加工以及市場推廣等方面,四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急需借助政策的東風和技術的創新驅動,實現竹產業的轉型升級,將“以竹代塑”的美好愿景轉化為現實。
全面調研,勾勒四川“以竹代塑”現狀
為全方位、深層次了解四川地區“以竹代塑”的推廣情況,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團隊精心設計并開展了一項系統性調研。調研團隊兵分多路,深入竹制品生產企業、加工廠、研發機構,以及餐飲企業、酒店、旅游景區等竹制品應用場景,通過實地考察、現場訪談等方式,獲取了大量珍貴的一手資料。與此同時,調研團隊還精心設計并發放了消費者問卷和企業問卷,廣泛收集市場主體的意見和建議。此外,團隊與政府部門、行業專家、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度交流,并組織開展行業座談會及消費者座談會,力求從多個維度了解“以竹代塑”的推廣現狀。為確保調研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團隊還對相關政策文件、行業報告等二手資料進行了深入分析。
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對竹制品的環保價值給予了高度認可,85%的消費者認為竹制品比塑料制品更環保,70%的消費者明確表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用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然而,價格和耐用性成為阻礙消費者購買竹制品的兩大關鍵因素,60%的消費者反映竹制品價格偏高,45%的消費者期望進一步提升竹制品的耐用性。細分市場來看,年輕消費者(18 - 35歲)和高收入群體對竹制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相對較高,餐飲和旅游領域則是竹制品購買率較高的場景,超市和電商平臺是消費者購買竹制品的主要渠道。
從企業層面來看,四川地區竹制品生產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年產值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比高達50%,而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僅占5%。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普遍不足,60%的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低于5%,技術瓶頸主要集中在竹纖維提取和竹材改性等核心領域。盡管企業對“以竹代塑”政策的知曉度較高,但在政策落地過程中,企業在資金支持和市場推廣方面仍面臨諸多困難,政策紅利尚未得到充分釋放。
政府部門在“以竹代塑”推廣過程中,主要采取政策宣傳和試點示范等方式,但缺乏系統性、針對性的扶持舉措。行業專家普遍認為,技術創新是推動“以竹代塑”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應進一步強化產學研合作,提升竹制品的性價比與品牌影響力,打破市場推廣的瓶頸。
青神縣先行先試,打造竹產業發展標桿
在本次調研中,青神縣作為四川竹產業發展的成功典范,吸引了眾人的目光。2018 - 2020年,青神縣通過建設20萬畝高標準竹林基地,大力推廣“斑布1號”竹種,為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筑牢了根基,竹產業綜合產值從2018年的30億元迅速增長至2020年的50億元。2021 - 2023年,斑布健康竹產業園順利建成投產,竹文旅融合項目成效顯著,進一步推動了竹產業的蓬勃發展,綜合產值攀升至80億元。到2024年,青神縣竹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綜合產值預計突破90億元,成功打造了“一產優、二產強、三產特”的現代竹產業新格局。
青神縣的成功,得益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在竹林基地建設方面,通過科學規劃和精細化管理,大幅提升竹林畝產效益;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成功攻克多項關鍵技術,斬獲63項發明專利;精心打造竹里巷子、竹里螢光等竹旅IP,推出竹編研學游等精品旅游線路,實現了竹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出臺《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培育了斑布、云華竹旅等一批龍頭企業,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2024年,青神縣竹產業不僅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帶動2萬戶竹農戶均增收2500元以上,還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森林覆蓋率達48.8%,建成150公里竹林風景線和52處螢火蟲棲息地。在社會效益和國際影響力方面,青神縣同樣成果豐碩,培養了眾多竹編工藝美術大師,為30個國家培訓了2萬名竹產業人才,竹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斑布竹紙更是占據全國本色生活用紙市場份額的30%。
多管齊下,開辟“以竹代塑”新路徑
基于本次調研結果,為進一步推動四川地區“以竹代塑”工作的深入開展,研究團隊提出以下針對性建議:
培育消費市場
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媒體、社交平臺等多元化宣傳渠道,針對年輕消費者和高收入群體開展精準營銷,全面提升消費者對竹制品環保價值與實用價值的認知。加大在竹制品研發方面的投入,優化產品設計,提升竹制品的耐用性與美觀度,開發更多滿足消費者日常需求的竹制日用品,切實提高產品性價比。在商場、社區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舉辦竹制品體驗活動,讓消費者親身體驗竹制品的優勢,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激發企業活力
鼓勵竹制品生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集中攻克竹纖維提取、竹材改性等關鍵技術難題,推動竹基代塑產品的研發創新,不斷拓展竹制品的應用領域。支持企業通過電商平臺、線下專賣店等多種渠道銷售竹制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竹制品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引導企業優化生產工藝,擴大生產規模,加強供應鏈合作,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強化政策保障
政府應制定專項補貼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企業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的支持力度,推動竹制品在公共機構的廣泛應用。加強產學研合作,組建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持高校開設竹產業相關專業課程,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加快推動竹制品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認可度,為竹產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拓展市場空間
選取部分城市或區域開展“以竹代塑”試點示范,探索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推廣模式,并及時總結經驗,逐步向全省乃至全國推廣。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加強與國際竹藤組織及其他國家的合作,推動竹制品走出國門,走向全球市場。將竹制品與四川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深度融合,開發特色竹制文旅產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竹旅IP,推出竹編文化體驗活動,推動竹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川在“以竹代塑”推廣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通過借鑒青神縣的成功經驗,落實上述針對消費者、企業、政策和市場推廣等層面的建議,四川有望在減少塑料污染、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實現更大突破,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的四川智慧和四川方案。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