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向東南團隊出品
“車云山上茶飄香”
——探究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實踐總結
松花飄鼎泛,蘭氣入甌輕。
春風三月,石壚敲火,新茶溢香。
這個寒假,
信向東南團隊成員以信陽毛尖為對象,
進行深入研究和實地考察,
探究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
書寫了一份飄著茶香的青春答卷。
實踐過程
前期準備(2022.12.12-2023.1.31)
我們進行了五次線上文獻學習、三次網絡資源總結分享,總結信陽毛尖產業的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并對信陽毛尖在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長遠發展進行構思。我們對中期刊文獻進行了搜索并列出文獻列表,同時對文獻列表內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
為全面了解信陽毛尖全產業鏈發展,調查小組在線上采訪了河南省人大代表、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文新先生、信陽市師范學院翻譯碩士王瑞芝女士。
調研階段(2023.2.6-2023.2.11)
我們走訪文新茶村,探索企業售賣模式和茶旅融合的發展現狀,并進行了一定的總結反思。同時,我們前往采訪既是茶農又是村干部的葉順生先生,并前往茶園實地體驗采茶制茶的過程。
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信陽毛尖傳統的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導致了在新時代信陽毛尖的銷路難以通向更大市場,導致農戶們有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銷售的意識卻無互聯網營銷的能力,信陽毛尖的知名度、銷量增長長期裹足不前。
總結階段(2023.2.15-2023.3.5)
我們群策群力,整理對三位受訪者的采訪稿,作為研究的主要文獻資料。我們共同撰寫了《關于構建信陽毛尖助力鄉村振興長效機制的建議書》,梳理了信陽毛尖的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并先后向信陽市發展改革委員會、信陽市人大常委會投遞。
同時,我們聯系專業人員進行了信陽毛尖的文創設計,做出了明信片、茶葉包裝盒、茶壺、徽章、口罩等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并進行了總結推送的籌備發布和針對本次社會實踐的新媒體投稿,獲得了采用。
在返校后,我們從信陽帶來了正宗的信陽毛尖,邀請老師、同學參與品茶會,收集更多群體對于信陽毛尖茶產品的體驗感受和觀點,以求能夠在將來為構建信陽毛尖助力鄉村振興長效機制做出更大的貢獻。
主要成果
在本次社會實踐項目中,我們將理論和實踐進行充分的結合,做到理論和實踐“雙支撐”;我們對不同身份人群進行訪談,涵蓋鄉村振興中的多個維度;我們以政治路徑和校園生活等多種手段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的項目具有真實性、針對性、系統性、可持續性等特點,并做到基本學科交融。
實地采訪
我們分別對信陽知名茶企信陽文新茶葉的老板劉文新先生、車云山村的村長葉順生先生和信陽師范學院翻譯碩士王瑞芝女士進行了采訪,與他們交流了有關信陽毛尖的相關問題。我們從銷售商、茶農、學者三個維度獲得了對信陽毛尖發展看法直接的資料,有助于團隊成員在后續的研究中全面、深入地對信陽毛尖發展現狀做出應該較客觀的分析。這些詳實而生動的資料也讓我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更加真實可信。
遞交建議書
我們結合自己閱讀文獻和實地考察得出的結果,在經過團隊成員熱烈的討論,我們分析了信陽毛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并向政府部門提交了關于助力信陽毛尖發展的建議信。我們通過官方途徑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了我們對信陽毛尖持續發展的建議,為信陽毛尖、信陽茶產業與信陽市的發展貢獻了我們作為東大人的一份智慧。這也是我們作為東大人自覺承擔的一份責任和一種普惠三農,情系民生,造福社會的情懷。
設計文創產品,開展品茶會
我們設計了明信片、口罩、徽章等文創產品,將信陽毛尖的元素融入其中,賦予其文化意義。同時,我們還根據我們對信陽茶文化的理解為信陽毛尖設計了一個產品的外包裝,希望能為提升信陽毛尖的品質出一份力。此外,我們在校內開展品茶會活動,邀請老師和同學共同品味信陽毛尖,并向大家對信陽毛尖和車云山村進行簡單的介紹。在品茶會后,我們邀請幾位同學說出自己的感受,收集不同群體對信陽毛尖發展的建議。
向相關期刊和新聞網站投稿
我們向相關期刊和新聞網站投稿,展示自己對信陽毛尖過去、現在、未來發展的思考,希望能擴大我們社會實踐的影響,也希望能通過發刊和新聞宣傳吸引有關學者對信陽毛尖的關注,提高信陽毛尖的學術關注度與研究熱度。希望能有各方面的學者對信陽毛尖進行研究,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有益建議,助力信陽毛尖的發展。
社會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 我們開展的“車云山上茶飄香,長效致富奔小康”社會實踐活動就重點針對此社會熱點問題開展調研分析,具有豐富的時代價值與社會價值。
我們提出了對于發展茶產業的建議,為實現信陽毛尖茶文化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以此促進當地茶產業發展,保證鄉村振興有效推進。本次社會實踐,促進了信陽毛尖的發展,提高了信陽毛尖的知名度、輻射度、美譽度,并為當代大學生擔當社會責任、實現社會價值提供了借鑒。
身為大學生,我們緊跟時代要求,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實,響應學校新一輪教育思想大討論的號召和指引。我們有效地探究了茶產業對鄉村振興發展的長效機制,弘揚和傳播中華民族傳統茶文化,為茶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
成員感受
杭妍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們響應學校號召,主動參加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利用專業所學學問,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的熬煉,培育實際操作力量與團隊合作力量。將自己所學學問運用在實踐中,在實踐中鞏固自己的學問,調整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培育實際工作力量和分析力量,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茶是中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今在走向全面小康的背景下,它又成為了一些地區得以致富的手段。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我感受到了信陽毛尖和茶文化的魅力,更是驚嘆于以茶脫貧的神妙之處。同時我們也對信陽毛尖發展現狀進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為延續這一抹茶香出一份力。
一甌色味俱全的茶湯背后,芬芳的是茶人不變的初心和樸實執著的茶人本分。茶,經歷了水與火、生與死,和我們相遇,茶的命運,也是我們的命運。透過信陽毛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看到了信陽人世世代代對茶的堅守,更看出了信陽未來的勃勃生機!
殷子洋:在本次社會實踐中,我們的選題定為探究茶產業對鄉村振興發展的長效機制。我和我的同學們親自前往了河南信陽車云山村,對當地的茶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進行考察。我們行走在廣闊的藍天和碧綠的茶山之間,不僅對茶葉種植進行實地考察,還在當地的茶加工企業參觀學習,并對車云山村的村長進行了采訪。村長熱情地為我們講解近些年來茶產業發展為鄉村帶來的變化,他有神的目光令我動容;仡櫿麄社會實踐,從前期準備到實地考察,我學習、成長了許多。車云山上茶飄香,期待在未來,那一縷茶香能夠繼續在車云山里飄蕩,在人們的心間升騰;也期待在未來,鄉村振興之路能夠繼續綿延下去,通向更多人的幸福生活,通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李昂:這次是我進入大學以來參加的第一次社會實踐,我不僅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小伙伴,也收獲了寶貴的知識與經驗。在前期準備過程中,我們一同學習了茶產業有關知識,閱讀了相關文獻,制定了詳盡的實踐計劃;在中期實踐過程中,我們前往車云山村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了當地茶產業發展現狀,親身體驗了信陽毛尖的魅力;在后期總結過程中,我們對實踐結果進行了匯總,提出了自己對于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機制的建議……這次社會實踐使我對信陽毛尖的發展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到了社會各界對傳承、發展信陽毛尖茶文化的努力,同時亦發現了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作為一名“東大人”,我更應該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鄉村振興為己任,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推動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雖然這次社會實踐畫上了句號,但是我相信,傳承和發展信陽毛尖茶文化始終在路上。
李欣鴻:歷經一個寒假,這場社會實踐終于緩緩落下帷幕;赝^去的幾個月,不禁感慨良多。作為土生土長的信陽人,高考之前迫不及待要逃離那個關了我十八載的丘陵小城,可是真正離開在外久住,才恍然發覺原來小城才是魂牽夢縈心心念念所系。金陵好,看一片水軟山溫秦淮十里,點一筆青史成冊多少舊事,恍一眼燈紅酒綠萬千繁華,然而在某些時刻,在某些桂花飄香的時刻,在某些千里月明的時刻,我會覺得它不如信陽楚風豫韻,黃河波瀾是我們的吐息,厚土滄桑是我們的故里,淮水湯湯是我們的衣裾——那里是信陽!
所以在有這樣一個機會,一個讓高素質人才、讓更多人去關注了解我的家鄉的機會在我面前時,我毫不猶豫地向成員們介紹我的家鄉,期望大家能夠關注到這顆豫南明珠。真正著手開展時,我時常會有這樣的感慨:或許努力讀書走出去的意義就是如此,首先改變一人之命運,再回饋自己的來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奔赴遠方。
這個寒假里學到了太多知識與技能,有為了策劃焦頭爛額的時刻,也有實現目標之后激動喜悅的時刻。感謝我的朋友們和指導老師,我們做到了——這是很有趣也讓人很驚喜的旅程!
供稿:東南大學“信向東南”社會實踐團隊
文案:杭妍君 李昂 李欣鴻 殷子洋
圖片:杭妍君 李欣鴻
責編:鄧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