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寒假期間,安徽財經大學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領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學習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實踐活動主題鼓勵全校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以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22級學生陸晨為隊長,由來自不同學院的10位安財學子共同組成的“勇敢沖沖隊”展開了關于“我的家·故事——家風家訓家規”的社會實踐活動,去探索如何更好地傳承與創新家風家訓家規。
中華血脈的傳承,時間長河的孕育。千年的光陰歲月所留給這個民族的不僅是千年古國的稱號,還有那千年文化的沉淀。而在這沉淀中先祖留給了后世子孫一筆重要的財富,這筆財富其中之一便是家風家訓。家風亦是門風,是為世代子孫留下的箴言,是予以子孫的財富。正所謂: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這便是家風之中的名句,以短短十二字訴說了家風中的處世之道。
初次來到汪家村落,團隊的第一站是汪家祠堂,越過門檻進入,古樸厚重的氛圍縈繞在我們身邊,無聲豎立的一個個名姓好像潛藏著無數的故事沉眠于此,予人極大的震撼。向上抬頭細看,朱紅色的房梁上雕刻著游動的龍圖騰,著古代服飾的人看起來活靈活現,他們好似在作揖或坐談,可見技藝之高超。再游覽汪氏宗祠,我們了解了汪家先祖的成就與精神品質,其鐵面無私、為公為正的教誨洗滌著我們的心靈,真是不虛此行。
參觀完我們還對當地的村民進行了采訪,包括孩童、中青年人與老年人。走在街道上,隨處可見特色農家餐館與特色農家院落,充斥著汪氏風味,帶給我們獨一無二的視覺體驗。通過隨機調查問詢,我們發現當地民風淳樸,當地人都非常熱情,家風家訓家規在汪氏每一代人的成長中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當地人不同視角的汪家村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發與更深的思考。與此同時,我們通過問訪,還發現汪氏家訓在一代代的傳承中也包含著不可忽視的創新發展,可見汪家村落的家風并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緊緊跟隨時代與政策的呼吁。汪家村重視誠信,講究鄰里和諧,強調尊老愛幼,這些品質與行為代代相傳,在時間的流逝中實現了創新性發展。
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勇敢沖沖隊”在實地社會調研走訪過程實踐中,深切感受體會到家風、家訓、家規教育對于培育后輩人品德有著重大的影響,也在長期與身邊同伴間的溝通及交流中逐漸總結思考出了如何來更好地去傳承培育與創新家風家訓家規文化。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直都特別注重講究家庭、家教、家風,古語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家風建設問題作重要講話,將其提升到制度高度。良好的家風則往往是由于人類一些優良高尚的人格品質在家庭社會實踐中所潛移默化中的一些歷史經驗積淀的形成的,是一種歷史經驗傳承,是最為寶貴的遺產和最為寶貴的文化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猶有忠廉勤孝謙和思:或之曰父母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姊妹友愛和睦,鄰里之間團結互助友愛共處和睦融洽;又或克勤克儉,有常懷一粥錢一餐飯來之不易之好心相念,靠勤儉誠實做人勤奮踏實做事勤儉興旺家邦聚業,講求勤勞節約精打細算踏踏實實過日子;或老老實實本分踏踏實實做人,盡職本分做人敬事,誠信處世待人。以上所說的這些種種,在我們社會無形中已經深深地地影響與教育了著我們以及其子女后輩,讓一代又一代后輩終身有所受益,其人生精神價值也自然會取之而不盡,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