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四月,又是一次凄入離腸。無聲的雨,無言的淚,在臉上悄然滑落,幾個親昵的往事擁入肩頭。記憶的波紋在歲月中一圈圈的瘦去,憩足審視過往人生,縱然天邊僅剩點點光亮,也淡忘不了童年草塘里氣喘吁吁的那頭老黃牛,趕著它渡過了艱辛的歲月;也淡忘不了曾經一人一塊月餅,品味團聚的中秋月夜;更淡忘不了入冬的鄉村,兄弟姐妹們圍坐在火盆前那一雙雙熱呼呼的小手,還有草屋玻璃上枝肥葉大的冰凌花;那把割草的柴刀仍舊掛在那半石、半草、半木的籬笆墻上;每逢四月,停歇在牧羊的山坡,習氣地掠一把逢春的草芽,五指縫間擠出淡淡芳草香。春的氣息里洋溢著幾骨肉至深的生命情懷啊!
敬重四月,又是一年春來草綠。既然上蒼給了我們緬懷的時節,就應該用這暖暖的春光敬重安息的親人們;就應該遵守孝道,傳承古國千年文化;就應該借助這一次次隔世的對白來洗濯心靈,讓生命得到自然的垂青,一切都在自然的節拍中孕育。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四月,清正廉明的星火代代相傳,趁寒山寺的鐘聲還未走遠,抓把故土的泥土,借著滿樹的梨花,告慰那些清廉一世,難舍的情懷。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