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櫟楠等我!”
“噢,知道了!”
無疑,那是夢與楠楠,也許,本該習慣這一切,我們本來就分開了很長時間。就像琳兒的話:“我們只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不能相交。”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相交線吧!默默地離開,悄無聲息。有一點害怕,害怕走這條路,曾幾何時,我們一起。想找一個人和我一起,偶爾,騙一下自己,我不孤獨。和楓一起,一起回家,我們并不同路,但還是繞遠和她一起,因為,我害怕一個人走那條路,很害怕。
無力的扶著車把,有一絲痛苦,因為成績,也因為內心的無限孤獨。張老師的評語上,說:“你默默無聞,卻處處要強……”要強?也許吧,我有努力,努力學習英語,雖然它對于我很難。91分,對于一個好學生來說,是一個想撞墻的成績。可對于我來說,想考到,很難。但是,我卻考到了。沒有欣喜,沒有激動,對于我來說,雖然是個進步,還是很爛,我說過,初三之前,我必須迎頭趕上,因為,我初三的時候,妹妹就要上初一了,我渴望那時,能得到一兩個證書,哪怕是進步證書。
喜歡聽飛輪海的《至少還有我》,只是因為在第二段,有這樣一段話:
你在哭對不對背著光擦幾行淚
心痛的姿勢不該是你受多傷才能堅強
你的夢想我都沒忘
你飛翔我跟著你流浪
……
當雪花冷藏了陽光當彩虹開始結霜
你要勇敢因為你還有我
……
他很符合我那“要強”的性格,就算是哭,也不愿被人發現,我有我的夢想,我會為之努力,“心痛的姿勢,不該是你,受多少傷才能堅強”我知道,我要學會堅強,我不想乞求別人的安慰,我任性的認為那很懦弱,我相信,我自己,能行!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我知道,我需要。我渴望有一個人,能安慰我,告訴我,我要努力。但我不乞求。
小學時,只要我有困難,老李,番茄,他們會鼓勵我,我甚至習慣被他們的愛所包圍,習慣向他們撒嬌,習慣他們的溫暖,習慣……可是,畢業了,他們離開了,去鄭州,去四十一中,各奔東西。有一點痛苦,或者說,很痛苦。我第一次明白了堅強的意義,也許,我很需要。
放棄吧,放棄所有的痛苦,對于我,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