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圣誕節在青年人眼中不再具有原有的文化味了。大部分是過了圣誕節,卻不知道圣誕節的由來,更不記得即將來臨的元旦。
精美的裝飾品,一個蘋果變成了“玫瑰”,華麗的禮物,價格已翻了好幾倍。各式各樣的圣誕帽,眼花繚亂的圣誕樹。這一切的一切變成了整部戲的主角,而耶穌只是一個家丁,再怎么演的好也就是一個配角而已。
校園一下子變成了商場,幽靜的小道堆滿了圣誕禮物,看書的學子變成了精明的商人。昔日,牽手于夕陽下退去彼此間溫度的情侶轉身變成了大款。女生寢室門前的男孩久久地站在那里,他的心在澎湃,他的細胞在活躍,用生活費買來的禮物如今就要遞給自己暗戀已久的女孩,他是開心的嗎?今晚他會為了明日的早餐發愁難合雙眼,還是興奮地難以入睡呢?
一個個手捧禮物笑靨如花的女孩在黑夜穿梭,一個個緩緩升空的孔明燈只為博得女神一笑。過了今夜,華麗的一切變為垃圾,苦的是勤勞的清潔工;過了今夜,縱情狂歡變成內心的譴責,累的是自己;過了今夜,很多人會哭,但還是傻傻地等待明年的這一刻。
今夜,會有人躲在角落里啜泣;今夜,會有人變成天鵝翩翩起舞;今夜,會有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今夜,會有人忘了這個節日而進入夢鄉。
不知會有多少人問,這個來自西方的節日為什么會如此的受歡迎?為什么宗教性的節日到了中國就變成了商業化,世俗化呢?校園這么圣神的地方怎么成了節日的葬禮?
過不了幾天,屬于我們自己的節日就要來了,我們還會如此宏大而富有激情的慶祝嗎?我們扛著祖國的未來,社會上的人狂慶圣誕,我們亦如此,那么我們還有什么資格說他們呢?
我們學別人可以,但關鍵是怎么學,學什么?還有,我們學別人的同時會不會想一下讓別人學我們?
其實,我對耶穌老人家深感同情,過了節日,卻忘了他;也對我們發自內心的慚愧,過了節日,卻不是自己的。
過去的已化為輕煙隨風飄逝,那么我們何不讓圣誕風像記憶一樣漸漸消逝呢?
我們和元旦約定了,我們會準時赴約,這一場約會一定會圓滿而富有蘊味。
過了圣誕,忘了元旦,那是過去。
期待元旦,忽略圣誕,那是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