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畢業去當村干部?有人聽了可能會搖頭,“這不是浪費人才嗎?”但女碩士劉方慧不這么認為。29歲的劉方慧是膠南市大村鎮河北村黨支部副書記。2007年,她從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家鄉膠南當起了“村官”。3月5日,本報記者來到膠南大村鎮河北村,記錄了她一天的“村官生活”。
7:40,河北村真菌廠帶村民養黑木耳致富
起床后洗漱完,劉方慧的第一個目的地是離宿舍有兩里路的河北村真菌廠。“以前上學的時候大家都愛逛街,我偏偏不喜歡逛,除非連牙膏都沒了才去一趟超市,那時候懶得動彈,現在倒是三天兩頭往地里跑。”走在路上,劉方慧打趣說。
作為河北村的黨支部副書記,剛一上任,劉方慧就接了個重活:帶領村民搞好黑木耳的生產。剛開始,她除了一肚子理論知識,幾乎啥也不懂。眼看著自己“副書記”的作用根本發揮不出來,劉方慧急了,打聽到鎮上有一名來自東北的“木耳大王”,連忙找到他“拜師學藝”,有時候一泡就是一天,等自己都弄明白了,再回村里教給村民。
眼下正是黑木耳的菌棒生長期。推開廠房的大門,里面彌漫著菌類發酵后的特殊氣味。劉方慧順手拿起一個菌袋,“這個再有五六天就能長滿,然后就可以下地了。”她頗為自豪地介紹說,目前這段時間,要特別注意室內溫度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另外還要注意雜菌出現,一旦發現要立刻“滅掉”。所以,在菌棒生長的這兩三個月里,她每天早晚都會來真菌廠看看。
8:20,鎮農業服務中心“打雜”同時網上充電
大村鎮上有一個農業服務中心,一直缺少人手,由于新來的幾個“大學生村官”只有劉方慧學的是農業,所以除了河北村,她還不時地到鎮上的農業服務中心“打打雜”。
“來中心不光是來干活的,還能開個小灶,可以上上網。”劉方慧說。原來,鎮上為農業服務中心配備了一臺電腦,可以上網,還能打印。劉方慧喜歡在這里瀏覽農業新聞。每當看到國家出臺了新的農業政策、外地有什么好的農業技術,她會打印下來,等晚上回到宿舍后慢慢閱讀,之后再講給村民們聽。
“通過這一年多的工作,我發現農村實在太需要大學生了!”劉方慧放下手中的鼠標感慨說,村里的年輕人基本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八成以上是婦女、老人和孩子,全村都找不到一個懂電腦的人,外面的信息進不來,農民們只能永遠落后于時代發展。現在,他們這些“大學生村官”就成了傳遞信息的“使者”。“別看這工作看起來不大,其實意義可是很大的!”
9:50,鎮政府附近地頭跟農民“掏心窩子”
半個上午差不多過去了,劉方慧走出辦公室,推出電動車,要到附近的村子去轉轉,跟田間地頭的農民聊聊天,看看有啥能幫上忙的。這已經是她的一個習慣。2007年8月剛來大村鎮的時候,劉方慧被分到了大石嶺村當村主任助理,負責指導農民種植大棚蔬菜,為了方便在各個地頭兒之間趕,她買了一輛電動車,還把自己的手機號留給了菜農,只要誰家地里有什么“特殊情況”,給她打個電話,她就騎著電動車趕到。
在西南莊村一個地頭兒,劉方慧遇到了熟人,對方熱情地跟她打招呼,一口一個“劉老師”,叫得劉方慧有點兒臉紅。
劉方慧告訴記者,剛來大村鎮當“村官”的時候,不少人都不理解她為什么放著城里的好地方不去,又回到農村來種地,這么多年學不是白上了?“那時候不知道怎么解釋,也不想解釋,只想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她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泡在田間地頭,即使刮風下雨也往村里趕。村民們遇到啥不懂的問題,她總能熱心解答,碰到自己也不會的,就回去查資料,等到下次見面時告訴對方答案。慢慢的,不少人開始稱呼她“劉老師”。
14:00,鎮政府趕回來參加學習會議
當天下午,大村鎮政府要召開學習會議,所有黨員都要參加,劉方慧也不能缺席,從外面趕回來開會。
當然,在真正忙起來的時候,她是沒有工夫坐下來開會的。劉方慧介紹說,很快,黑木耳的菌袋就該下地了,這是一年中最忙的幾個時間段之一,到時她要跟村民們一起下地干活,往地里噴農藥、擺草簾子、澆水……啥活都得干,幾乎每天都要忙活到22時,有時候飯都顧不上吃,回去后累得不想動彈。
“不過,汗水沒有白流的。”2007年是河北村種植黑木耳的第一年,到第二年夏天采收以后,大家賣完黑木耳坐下來算了算賬,只要是種植了黑木耳的農戶,全都掙到了錢,少則三五千元,多則上萬元。劉方慧說,那是她當“村官”一年半以來最自豪的時刻。
17:00,河北村再次來到真菌廠查看
一天的工作結束了,劉方慧跟男朋友一起再次來到真菌廠,兩人往燃燒的火堆上加了兩把柴,跟門口的師傅聊了會,才離開真菌廠,在河北村里四處轉轉。方慧的男朋友是在大村鎮工作的選調生,兩人打算今年結婚,以后一同扎根在農村。
“其實也有失落的時候,去年冬天,我騎著電動車在村頭的小路上跑,北風嗖嗖的,想想自己這份工作,跟留在城市的同學們相比,確實挺受罪,當時眼淚差點掉下來。”劉方慧說,但咬咬牙過去以后,她覺得自己已經離不開農村了。現在,她常常會想起2008年12月22日那一天,她作為山東省大學生村官的唯一代表,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大學生村官座談會。“通過那次座談會,我發現自己跟別人還有不小的差距,我應該做得更好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