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河北唐山學院,連年都是“三好學生”并拿著國家級獎學金的姜葦葦本可以留在都市,享受自在時尚的白領生活。然而,當中央組織部號召大學生到村任職,為新農村建設建功立業時,她卻帶著”為百姓干實事、讓群眾得實惠“的樸素信念回到了家鄉泗縣,在泗城鎮三灣村當起了一名賣菜“村官”。
泗城鎮三灣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大棚蔬菜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為了更好地帶領村民致富,也為了更好地了解蔬菜市場,姜葦葦從一進村就一頭扎進蔬菜大棚,跟著村干部、菜農們學技術、搞服務。然而,對于畢業于經濟管理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姜葦葦來說,大棚蔬菜種植可是個全新的領域。為了能夠全面準確掌握生產技術,姜葦葦開始購買專業書籍進行學習,并拜農技專家為師。經常跑去大棚里實地觀察的姜葦葦很快與菜農們打成一片。
為了幫助村民及時掌握生產技術,姜葦葦開始從編撰大棚種植技術的宣傳單入手,把自己學到的蔬菜防病害知識和農技人員的講解詳細記錄下來,整理總結,針對當下菜農在生產中的所需所求進行編撰宣傳手冊和廣播稿,適時進行宣傳。當村里開通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站點時,她又當起了講解員,經常組織黨員和普通群眾一起收看種植、養殖技術,并對其中的環節向群眾進行耐心得講解。
隨著姜葦葦對村里的蔬菜生產銷售環節的逐漸了解,村里大棚種植技術不統一,蔬菜品質良莠不齊,難以作出品牌和村民們沒有集中統一銷售,只是坐等收購商上門的情況讓姜葦葦陷入了沉思,怎樣才能打出三灣村自己的品牌,讓蔬菜賣出好價錢呢?!
于是,姜葦葦辦公桌的案頭開始多起了一張張設計圖紙,一個個為三灣黃瓜和西紅柿注冊商標的圖案躍然紙上,沒多久,一套精美的包裝圖案成為注冊成功的“三灣品牌蔬菜”的知名標志。與此同時,姜葦葦在“安徽農網”上發布的銷售信息讓外地和本地的眾多客商紛涌而至。更有一部分蔬菜銷路專供于大酒店和超市,經過包裝的“品牌蔬菜”價格比一般蔬菜價格要貴上一到兩倍左右,為村民致富開拓了銷售渠道。一季下來,村民們純收入凈增近兩千元。姜葦葦由此博得了村民們送給她的又一官稱——“賣菜村官”。
大棚處處瓜菜香。如今的三灣村已成為千畝大棚蔬菜基地。行走在田間地頭的姜葦葦,一名女大學生村官,帶著夢想,在農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打造出一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