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第二屆十佳大學生村官,現任沭陽縣塘溝鎮塘西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沭陽縣匯光照明電器廠廠長韋大偉,扎根農村兩年來,把青春和才華奉獻在農村,他的許多感人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
韋大偉,2008年6月畢業于徐州師范大學歷史學系。受省委組織部選派大學生村官到基層任職政策的感召,他放棄了到公辦中學當老師的機會,毅然報名到沭陽縣當一名普通的村官。到村任職伊始,他并沒有創業富民的想法和計劃,而是積極參與村級日常管理,一門心思把村級事務做好。在鎮黨委主要領導和縣委組織部領導的指導,以及周邊鄉鎮村官創業典型的影響下,他開始覺得做一名合格的新時期村官、特別是大學生村官,不僅要做好村里工作,更要帶領村民創業,率先創辦項目,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
談論創業輕松,真正創業艱難。路在哪里?他苦思冥想。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省派大學生村官王曉娟的父親數年前在沭陽縣胡集鎮創辦了節能燈管制造廠,效益高、銷路暢,但局限于廠房和資金,工廠的發展相當緩慢。聽到這個消息,他靈機一動,決定動員王老板來塘溝鎮和他聯合創辦這個項目。他把想法向鎮黨委作了匯報。鎮黨委認為節能燈管行業環保特點比較明顯,很適合在農村發展。在領導的鼓勵下,他數次前往胡集,與王老板溝通,尋求合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老板被他的熱誠所打動,前來塘溝實地考察。塘溝鎮黨委書記對韋大偉的創業行動積極支持,親自陪同王老板到塘溝鎮工業區看廠房,并表示在塘溝投資將免費提供兩棟標準化廠房及輔助用房。王老板十分高興,表示愿意為他創業提供全方位技術指導。韋大偉吃上了“定心丸”,他積極對上爭取創業資金,并從親朋好友處借款,一舉投資310萬元創辦節能燈管制造廠。
企業生產的第一道難題是招工。他針對本地農民工大多外出、不愿在家鄉務工的現狀認真分析原因,認為主要是企業主所開工資少,所用工時長。他決心改變這種現狀,走以人為本,企業與員工互利雙贏、共同發展之路。他承諾,工人工作時間8小時,工資按月發放。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節能燈管制造最關鍵的是盤圓和彎角兩道工序。盤圓就是把一根直的玻璃管通過高溫加熱變成螺旋型。以前都是手工盤圓,不使用機器,結果是生產效率太低,次品率太高,虧本也就在所難免。韋大偉用全自動成型機取代手工,他先后購進三臺成型機,不僅使產量明顯提高,而且在質量上有了大的提升。彎角是把螺旋管的兩只腳用火燒直,它是純手工的,用工也最多,工人憑的是手感和技巧。在建廠初期,彎角工成了他的一塊心病。因為大部分學徒要學1-2個月,那一陣子,他與老工人一道日夜操勞、為培訓熟練工人、生產一流產品付出了大量心血。
節能燈管制造廠建廠以來,生產銷售紅火,年產值達到750萬元,利稅150萬元,吸納當地勞力120余名,工人月工資1700元左右。
在抓好企業運行的同時,他不忘本職工作。2009年底擔任塘西村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后,他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塘西村多年來各項工作一直處于全鎮先進行列,如何配合村支兩委一班人推動村里的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這是他一直銘記于心的一大課題。針對該村村級經濟還比較薄弱的現狀,他與村干部“南征北戰”引項目、千方百計籌資金,今年春節以來,先后引進外地客商創辦軸承加工廠、手套廠項目,引資總額500萬元;村干部合股投資10萬元,創辦了農資生產資料門市,確保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實現30萬元以上。為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他先后拿出資金近20萬元,借給村里用于改造、新建橋涵閘站8座。王灣組農民具有多年養牛傳統,他多方收集科學養殖信息,為群眾養牛致富提供便利,得到群眾交口稱贊。
韋大偉,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村官,一名普通的村級干部,在普通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面向未來,他立誓要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里干出一番事業。特別是在創業征程中,要以更快的步伐,屹立時代潮頭,不負組織期望、群眾期待,把青春奉獻給農村,把智慧貢獻給農村,為建設美好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