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年齡人相比,今年28歲的常建操顯得更加成熟和干練,從用廢舊東西拼湊起來的養雞場房,到一排排青磚白瓦培育基地,都見證著常建操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2007年大學畢業后,常建操走進了深圳富士康工作,可是當2009年得知家鄉夏邑縣正在招大學生“村官”時,他頂著來自家庭的強大壓力和朋友的種種非議,辭職回農村養雞。常建操說:“大學畢業生回家當‘養雞娃’,都說我是瘋了。”可對于生性執著的常建操來說,認準了方向便會勇往直前,決不退縮。他承包了村西的5畝林荒地,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開始了艱難的創業生涯。
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資金短缺是面臨的首要難題,對于剛剛從大學畢業沒幾年的常建操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東拼西湊,最后才籌到了幾萬塊錢。“我知道這幾萬塊錢對辦場是微不足道的,除去租金和添置一些硬件設施,基本上就沒有了。”常建操說。面對困難,他并沒有放棄,而是想盡辦法節約成本,最終將雞棚蓋起來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3月,常建操購買了2000多只雞苗投入養雞場,經過精心培育,當年7月小公雞便一售而空。“雖然只賣了幾萬元錢,但畢竟是我創業的第一桶金,這也讓我看到了希望。”有了個好的開頭,后面的路顯得十分平坦。如今,常建操的養殖規模從最初的2000只擴大到6000多只,雞舍從500平方米擴張到1萬多平方米,散放面積從5畝發展到10多畝,年收入達15萬元。
自己富起來之后,作為“村官”的他,如何幫助村里人共同致富,是他經常考慮的事,這也是他辦養雞場的初衷。當自己的養殖創業之路被證明成功后,常建操相繼帶動24戶父老鄉親共同養雞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