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1页,欧美日韩中文一区二区,日韩成人午夜精品,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电影

大學校園網

大學生活網 > 大學生新聞 > 大學生村官

鄉村年事

過大年,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團團圓圓,熱鬧非凡。每年我基本上要回鄉下老家過春節,蘇東坡有詞云:“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那么,鄉下的年味是什么樣的呢?

鄉村年味是紅彤彤的春聯和年畫。喜慶的春聯貼在家家戶戶房門上,連飼養牲畜的豬圈、牛圈、羊圈和雞圈也都貼上了大紅對聯。家里的新年畫更是貼滿了墻壁,連房門上也貼上了年畫。兒時最愛貼年畫,什么“紅燈記”、“沙家濱”、“美麗的黃山”等等年畫,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時候,過年期間最好奇的就是到各家各戶看春聯,欣賞精美的年畫。記憶中的年味,是紅色春聯的海洋,是年畫的集中展銷會。

鄉村年味是熱烈異常的爆竹聲。有人說,年味是由鞭炮烘托出來的,沒有鞭炮聲就不像過年。在關于年的古老傳說里,鞭炮就是主角之一,此習俗延綿至今,已經成為春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憶中,兒時的爆竹聲從大年三十一直響到正月十五。這充滿年味的鞭炮聲,又與平常不同,它不是集中在一個方位響呀響,而是從早到晚,響聲不絕,東響一下西響一下,南響一下北響一下。兒時過年,最期盼的就是擁有一掛鞭炮,如果擁有,不是一下子放個痛快,而是把整封鞭炮拆開來,一個一個或一小段一小段地放,營造出濃濃的年味。如果誰家放鞭炮,孩子們便一擁而上,去搶那些沒有炸響的啞炮,攆出火藥,置放一起后點燃,看那艷麗的火光霎時閃亮,小伙伴們一個個都樂開了花。

鄉村年味是溫暖人心的壓歲錢。據說,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古時,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于是,大年三十晚上大人們都要給孩子們壓歲錢。而去親朋好友家拜年時,長輩們或多或少都要給孩子們壓歲錢。記憶中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吃完年飯后,爹媽就塞給我們壓歲錢,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農村經濟落后,壓歲錢都是分分錢、毛毛錢,最多的也不過一兩元。那時候,為了多掙點壓歲錢,兄弟姐妹之間會爭相跟著父母去親戚家拜年。如今記起當年情節,心中既有幾分暖意,也有一絲酸澀。

鄉村年味是熱騰騰的拜大年。兒時,家里親戚特別多,七大姑八大姨,足有一二十家,拜年時家家都要走訪到。那時拜年的禮品也就是餅干、紅糖、糕點之類,小孩子到親戚家拜年,“油水”自然多,不僅有大魚大肉好吃的,還有鞭炮放,還會收到壓歲錢,那時候拜年,大家都爭著去,跟在父母身后爭取著機會,嘰嘰喳喳,像一群熱鬧的小雀。

鄉村年味是難得一穿的新衣裳。一過年,孩子們穿起簇新的衣裳,顯得干干凈凈,精神頭十足。那時物資短缺,經濟落后,平時穿的要么是舊衣裳,要么是打了補丁的,只有過年了,父母才給你做一套嶄新的衣裳,等過完年,就將新衣裳脫下來洗凈,來年過年再穿。記憶中,父母曾給我做了套“滌卡”的上衣和“的確良”的褲子,每年過完正月初七就脫下來,而后等到次年春節時再穿,那一身衣服,我一直穿了五年。

鄉村年味是熱熱鬧鬧看大戲。過年唱大戲是那個年代最熱鬧的文化生活,大戲,一般都是地方戲,在露天搭一個舞臺,演員們穿著古裝戲服粉墨登場,吸引著三鄉五鎮的群眾扶老攜幼前去觀看。戲臺前后,人山人海,附近人家將唱大戲看作一年中最隆重熱烈的事情,還會邀請遠處的親戚前來村里看戲。其實看戲是大人們的事,孩子們就是去湊熱鬧而已,要么零星放鞭炮、吹氣球玩,要么豪邁地用壓歲錢來購買零食吃,除此而外,記憶中只留存了《秦香蓮》《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幾部大戲,如今想來,莫不遺憾。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兒時的年味猶如奶酪,歲月越深長,它就越醇厚,它是幸福的,甜美的,它是令人魂牽夢繞、永生難忘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市| 婺源县| 上杭县| 乐至县| 密山市| 大化| 上蔡县| 临西县| 潼关县| 若尔盖县| 九龙县| 长岭县| 南涧| 浮山县| 华安县| 四子王旗| 陆河县| 凤山市| 乐清市| 莆田市| 河南省| 青田县| 伊川县| 沁源县| 屏东县| 临泉县| 原平市| 仙桃市| 深水埗区| 德庆县| 淮安市| 开平市| 淳安县| 手游| 边坝县| 营山县| 凤翔县| 视频| 新田县| 青海省|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