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1页,欧美日韩中文一区二区,日韩成人午夜精品,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电影

大學校園網

大學生活網 > 大學生新聞 > 大學生村官

文旅創新喚醒鄉村

“臨安的鄉村運營模式,使鄉村從純粹的農民生產生活地變成了迎接八方游客的綜合體,從封閉走向了開放。鄉村變活了,不再只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們的居所,鄉村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球》雜志記者/樂艷娜

“白露到,竹竿搖,滿地金,扁擔挑”。城里人聽到這句歌謠,恐怕很難理解它的意思。但每年到白露,來自城里的孩子們在杭州臨安區的湍口暖泉村落景區,就可以與當地的農民一起,去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林體驗什么叫“竹竿搖,滿地金”。

而到了8月,來湍口支教的高校老師們,帶領著村里的孩子們一起做拓印、學烘焙、觀天文、試攝影……琳瑯滿目的課程選擇,讓人恍惚覺得這是城里學生們常見的課外班。

“讓農村的孩子享受到城市課程,讓城里的孩子體驗鄉村生活”,這是湍口暖泉村落景區鄉村運營師章小云開辦醒山書院的目的之一。

“山以醒名,反觀自覺,佛需人敬,隨感而通。”臨安普向寺曾有這樣一副對聯。醒山書院因此得名,它是一間可供人枕一夜好夢的鄉間民宿,一座可讓人忘卻喧囂沉淀書中的書院,一個免費為支教老師提供住宿的支教聯盟基地……“醒山醒水醒人生,叫這個名字,是想讓鄉村醒來”,章小云對《環球》雜志記者講起她成為鄉村運營師的初衷。而正是由于像她這樣的鄉村運營師的努力,醒過來的鄉村實現了和諧共生,美美與共。

致富手牽手

做了一輩子油豆腐干的阿公魯水澤從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店里會涌進一大批記者,在品嘗完自家產品后忙不迭地掏出手機掃碼付錢,連裝罐程序都棄而不用,將一大早用40多斤黃豆制成的豆干用塑料袋直接打包,一邊吃才一邊記起來自己原來是為采訪而來,開始問起各種問題。

阿公石磨豆腐坊位于湍口鎮烏獅橋畔的老巷里,裝修既有鄉村傳統作坊風格又有時尚元素,游客到這里不僅能買豆干,更能體驗一把豆干制作的流程。魯水澤在店里上班,每月工資不算提成,就有4000元。

橋對岸的洪嶺饅頭鋪內,黃佩蘭也忙得不亦樂乎。洪嶺村是有名的饅頭村,村里人人蒸得一手好饅頭,但蒸好的饅頭向來只與親戚分享,沒人想到還可以掙錢。如今在饅頭鋪,每個饅頭可以賣2元,再加上游客體驗饅頭制作過程的費用,一直當家庭婦女的黃佩蘭也掙上了一份工資,她笑著說,自己的家庭地位也顯著提高了。

饅頭店、豆腐坊、醬料作坊、索面館、燙畫體驗館、湍口十三味民俗餐廳……在旅游市場摸爬滾打近20年的章小云帶著自己的團隊正式成為湍口暖泉村落景區的運營商開始,已經完成了一系列文旅業態的落地開發,以前村里人沒有在意的農產品,成為越來越多前來旅游的人的鄉情伴手禮,像前文提到的記者搶購的場面不再是偶然事件。

在龍崗鎮相見村,鄉村運營師潘青青用自己的投資、村集體和政府村落景區建設資金修整古道、打造鄉村客廳、建設觀景平臺,逐步形成了一個以民宿產業集群為賣點的村落景區運營模式。民宿的產權所有人,也就是村民,最少的10年能拿到8萬元租金,最多的則有25萬元。村民們還在民宿當起了服務員,確保了收入來源。

潘青青幫村里的木匠做木工體驗作坊,民宿客人來體驗,木匠就當起輔導員;村里80多歲的老伯把兒子從山上挖來的野生植物放到自家門口賣,潘青青幫他裝修了空置房間,專門賣花花草草,民宿客人們住下來后可以參觀,也帶動了銷售;村里有擅長烤竹筒飯的村民,潘青青就組織民宿客人到山上砍竹子,學做竹筒飯,做好后還可供應給民宿……“我們到村里來,就是要與村民要事共商、項目共建、利益共享,我們不是掙他們的錢,而是大家一起參與,共同致富。”潘青青說。

像湍口鎮和相見村這樣,引入運營商不僅盤活了村里的閑置資源,豐富了業態,復活了傳統文化,也使運營商自己收入頗豐,村集體和村民都實現了增收。據臨安區委宣傳部提供的材料,2017~2019年,臨安開展試點的15個村落景區共接待游客80.5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234.8萬元,村集體增收1962萬元,村民增收185.1萬元。在鄉村運營中恢復傳統手工藝34種,挖掘鄉村美食“一桌菜”10套,創意包裝農產品伴手禮34種,推出非遺體驗項目23項。各類手工匠人參與業態運營96個,增加村民就業崗位200余個。全區通過村落景區運營盤活利用閑置房屋77處、2.96萬平方米,租賃利用閑置土地3500畝。

“不枉回來這一趟”

2019年,在紹興窗簾城打工的陳凱莉,聽說家鄉臨安區於潛鎮潛東村于4月開啟了“共享田園”項目,不禁產生了回鄉看一看的念頭。

這一回來,她就再也不想離開了。共享田園、共享廚房、共享鄉墅、共享書房……一個個新概念層出不窮,結合阿里巴巴商學院提供的鄉村發展思路,潛東村實現了農業與電商、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陳凱莉向《環球》雜志記者介紹,游客到潛東村,可以啃著玉米棒,到之前認養的共享田園里捉泥鰍、摘黃瓜,把農產品帶到共享廚房,與主人一起做菜享用美食。目前,已經有8戶人家參加了共享廚房,以前只在自家餐桌上出現的魚腥草雞蛋、豬蹄煲等餐食,因為有了游客的參與,已不再只是單純的農家美食,成立一種帶著農村特有生活方式體驗的新型產品。

阿里巴巴商學院的趙鑫正是“共享田園”這一系列項目的主要倡導者,在他看來,項目一方面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追求自然的、生態的、環保的新桃源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助力發掘和培育心系鄉土、有公益心的新鄉賢,提升鄉村精神面貌,為鄉村帶來資源與價值,助力鄉村振興,打造城鄉結合的、科學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美麗新鄉村。

“我最開始是不愿意回來搞農業的”,海歸“農二代”葛雯對《環球》雜志記者坦露起自己的心路歷程。2013年,留學回國的她“被迫”回到臨安區板橋鎮花溪村,接手家族的養雞企業。嘴上說著不樂意,但2018年在鄉村運營師被引入到隔壁的上田村后,她很快就在上田開設了特色農產品展銷中心,并開始策劃線下親子體驗點。“運營商進來后,業態增加,來旅游的人肯定也會增加,商機當然更多。”

目前,葛雯的雞場常年存欄規模10萬羽以上,老舊的傳統養殖模式也被她改寫,成為臨安區首家無公害蛋雞標準化自動化規模養殖場,2019年營業額達到2400萬元。

為了提高自家產品的附加值,葛雯精心挑選品種,在附近的桃源村種桃樹,舉辦桃花節,散養在其中的雞起名為桃花雞,成為年輕網民們趨之若鶩的網紅產品。她還打破了雞蛋快遞難的局限,開展“私人定制”服務,建立統一配送制度,安裝產品追蹤溯源系統,雞和蛋定時由專業人員檢測化驗,確保農產品的綠色、安全。

2020年12月8日,作為返鄉青年代表,葛雯參加了“兩進兩回與鄉村振興”臨安實踐圓桌論壇,并宣講了《“兩進兩回”與鄉村振興臨安倡議書》。在這次論壇上,在總結越來越多的青年和鄉賢帶著項目和資金回歸鄉村熱土創業興業現象的原因時,多位專家認為,臨安以經營村莊的方式推動“兩進兩回”的做法,找到了鄉村振興的發力點,實現了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轉變。

據臨安區委宣傳部介紹,2020年以來截至11月,臨安6個3A級村落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79.4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028.31萬元,已累計吸引鄉賢523人、返鄉“雙創”青年200余人。

“鄉村變活了”

相傳天目山之巔有東、西天池,似雙目凝視天空。每逢月夜,月亮就會在波光粼粼的天池中投下迷人的身影,天目山南麓的臨安區天目山鎮月亮橋村因此得名。

月亮橋村是通往天目山景區的必經之路。憑借獨特的生態、區位和文化優勢,來天目山避暑度假的游客越來越多,月亮橋村趁勢興起了以避暑休閑為主要特色的農家樂。村書記張衛榮告訴記者,當時的農家樂由于檔次低、不規范,只能做到“三個80”:80歲的游客,住80天,每天消費80元。

隨著村莊環境的逐步改善和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安區文旅局推行村落景區運營,月亮橋村引進了鄉村運營師,確立了以打造精品民宿集群帶動文旅結合發展的思路,把仍有利用價值的農民房和無人居住的閑置住宅收歸集體所有,整合利用農民房、辦公樓等閑置資產,招引“新農人”“新農創”“新農主”合作投資。2016年4月,月亮橋村獲頒浙江省第一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此后的幾年,土地的成功流轉確保了“草木花香”玫瑰園、水果專業合作社、草莓專業合作社等產業的興起,村集體和農戶收入都有所增長。

但對張衛榮來說,這些都還不夠。2017年自家民宿月亮工坊成為“網紅”之后,張衛榮一鼓作氣又開了兩家民宿。但如果月亮橋村僅僅作為天目山游客的“過路村”,客人們僅僅來住一晚的話,民宿也好村莊也好,都沒有后續的發展動力。

2020年,月亮橋村迎來了鄉村運營師章平。通過運營商與村集體的共同設計與策劃,短短幾個月,卡丁車、彩虹滑道、天空之境等旅游項目順利上馬。“2020年已經有多個單位來這里舉行團建活動了,也就是說,他們是專門為月亮橋村來的,而不僅僅是為了去天目山。接下來,我已經談好了越野摩托車項目,將在這里搞國際性賽事。”章平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臨安的鄉村運營模式,使鄉村從純粹的農民生產生活地變成了迎接八方游客的綜合體,從封閉走向了開放,農民是參與者,也是服務者、盈利者,他們與游客共享鄉村和鄉村生活方式。鄉村變活了,不再只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們的居所,鄉村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臨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賽文對《環球》雜志記者總結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研县| 西昌市| 日喀则市| 延川县| 平利县| 泸定县| 墨竹工卡县| 安平县| 汉沽区| 寻乌县| 长春市| 延安市| 准格尔旗| 元朗区| 遂平县| 阿克苏市| 抚州市| 泽库县| 霍山县| 禄丰县| 大名县| 蒙阴县| 新龙县| 盐山县| 望奎县| 阳谷县| 泉州市| 来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梁河县| 崇阳县| 扶沟县| 贵南县| 和平县| 安陆市| 康平县| 纳雍县| 南京市| 泸西县| 绥棱县| 安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