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精美的牦牛肉分切部位外包裝上印著二維碼,來自陜西的游客陳俊龍滿懷好奇地打開手機掃了掃,瞬間彈出的一張“身份證”讓他大呼“超級贊”,立馬截圖后發了朋友圈。原來,陳俊龍和朋友們點的牦牛肉,是可以真正做到溯源的農畜產品。這張“身份證”其實是溯源查詢檔案,消費者可以直觀地看到產品的品種為海晏牦牛,肉質級別是五顆星,由海晏縣金銀灘牛羊標準化養殖示范牧場有限公司在哈勒景蒙古族鄉永豐村的養殖戶養殖。“身份證”的背后,是我省大力發展牦牛產業,通過電商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新路徑的縮影。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的探索為觸角,我們看到,目前鄉村通信設施不斷完善,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終端、技術產品、App層出不窮,智慧農業、智慧物流等數字化轉型,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手機成了農民的“新農具”。“訂閱”“流量”對于農牧民不再陌生,而這背后是農村信息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是數字鄉村建設的持續發展。數字化正成為一種新引擎,源源不斷為我省高原農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注入新鮮血液,為發展釋放新動能。
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不斷拓展,智慧農業、智慧物流等數字化轉型,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對于發展電商,雖然是從0到1的跨越,但“觸網”讓草原牧民家的特色農畜產品走出了青海,走向了全國。我們應進一步加大力度,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步伐,支持農村數字化建設,以電商平臺為載體,出臺支持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推動農牧業升級、農村牧區發展、農牧民增收,為打造有青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增添新活力,打造新引擎。